工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这份传递爱的抗疫情职工心理防护手册,送给大家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7日 14:30      文章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知识篇 

1、什么是心理防护?

心理防护是指人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自我保护倾向。

2、什么是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人们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由心理工作者针对处于此类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就是心理干预。

研究表明,约有5%-10%的人会在危机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伴有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等,例如,持续地做噩梦、情感麻木、攻击性强、动不动就愤怒、过于敏感、不敢面对现实等。这时就应寻求专业人员给予心理干预。

3、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2019-nCoV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治愈效果良好。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如何诊断?

此病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毒学检查结果。

6、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

出现发热、干咳等临床症状,并在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等疫情高危地区旅居史或者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及病毒携带者的患者。

7、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病例?

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病毒学检查呈阳性的患者即为确诊病例。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特效药吗?

至今为止,还未发现特效药,主要靠对症治疗。因此,防控措施(比如居家隔离,出门佩戴口罩等)至关重要。

9、哪些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病例、病毒携带者和带毒的动物都是传染源。尤其要注意一些病毒携带者,自己不发病但是仍具有传染性。也有一些病例在尚无症状的潜伏期就已经有了传染性。因此强调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聚会和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一般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以及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等操作产生。飞沫传播的距离一般为1米。预防飞沫传播最好的方法是佩戴口罩。接触传播一般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血液、体液或排泄物以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时,有可能造成感染。预防接触传播最好的方法是勤洗手。

11、哪些人容易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因为导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冠状病毒是首次发现在人类中致病,所有接触该病毒的人均有可能得病,全人群普遍易感,不存在年龄与性别的差别。个体由于自身免疫力不同,会有不同感染几率。如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免疫力较低的中老年人及儿童患重症或死亡的风险较高,因此更需要特别防护。

 

防护篇

1、自己没有感染,为什么还需要心理援助与干预?

一般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当事人是心理援助与干预的重点。但这不等于其他人员就不需要心理援助与干预了。当重大疫情发生时,人们被传染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也许多数人没有到过武汉及周边疫情严重地区,周围也没有熟人被感染,但通过大众媒体了解肺炎疫情的变化,过载的信息流扑面而来,公众会不自觉地卷入其中。普通职工看到疫情在全国甚至全球扩散加重时,难免引发恐慌和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抑郁、愤怒,导致应对失当和行为失常等后果。因此,心理援助与干预是疫情期间广大职工都需要的。

2、疫情对人的心理影响有哪些?

疫情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认知方面: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身体的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上的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

2)情绪方面:可能出现紧张、担心、焦虑、恐惧、悲伤、抑郁、精疲力竭、麻木、抱怨、愤怒等情绪;情绪波动加大,容易激怒或麻木。

3)行为方面:可能出现逃避或回避危机场景与信息、强迫行为、饮酒、吸烟、反复查看疫情进展情况、打架、骂人,甚至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4)躯体方面:容易疲劳困倦,并可能引发肌肉紧张、躯体功能混乱和食欲下降等。

5)态度方面:可能产生对人对事物态度的消极改变,对原本有兴趣的事情也会淡然。

3、为什么同是病毒感染者,情绪表现会截然不同?

有可能的。因为个体受到的心理创伤程度受到个体对疫情的认识和解释、个性特征、亲人和朋友给予的支持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不同影响,每个人对危机反应的外在表现不一样。有的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乐观,但其内心的创伤可能很严重,同样要给予他同等的关照。相比较而言,持乐观态度的人通常能比较快地走出心理阴影。

4、个人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首先避免与病人等传染源接触,因目前疫情仍在扩散中,可能还有部分病例没有确诊,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呆在家里,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其次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外出必须戴口罩,回家勤洗手;还要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减少发病机会。

5、在疫情蔓延期,为什么外出戴口罩特别重要?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从呼吸道进行传播,因此,戴口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切断病毒传播管道。不管谁,凡外出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地铁、公交车、电影院、医院、菜场等)必须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也利于他人。

6、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该以何种心态去应对?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政府倡导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最基本的是要在认清疫情爆发后果的同时,尽量做到居家防护,减少外出频率,尤其不去或少去大型公共场所。当然,长时间居家难免生活会有些单调,故建议:

第一,常开窗通风,呼吸新鲜自然空气。居家,不能把自己长期封闭在空调环境里,而应时不时打开窗户,呼吸一下室外自然清新空气。新鲜的空气、流动的微风和大自然的气息都能带给人愉悦的、积极的感知体验。

第二,多让视野拥有绿色。可以在家养殖一些鲜花、盆景等,这些绿色空间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转移注意力,也有助于消困和减压。

第三,勤做一些感兴趣的事,丰富居家生活,如看电视、阅读、听音乐、运动、游戏等,能有效放松心情。

第四,添些有助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在居家过程中,可小小地对家里局部与环境做一些调整,适当添置己喜欢的书籍和物品。增加一些让自己能够分散对疫情注意力的元素,以调节自己的心情。

第五,保持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时用餐和睡眠,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

第六,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尽量控制每天接收有关疫情消息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疫情相关信息,为睡眠营造一个平和宁静的环境。

7、疫情还在蔓延,怎样克服恐慌和焦虑情绪?

首先,要有对疫情正确的认知。多从官方渠道理性获取权威来源的疫情相关部资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不是绝症,也不是不可控的。从官方渠道收集有关疫情知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等信息,有助客观、正确认识疫情,有效缓解内心的不确定性,避免过度的焦虑与恐慌。

其次,学会通过接纳情绪、合理宣泄情绪、与他人诉说等方式来缓解恐慌,让我们在疫情中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可以尝试着告诉自己:“它虽不好,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郁闷占上风”等,与自我对话,让自己接纳所有的情绪。

再次,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do(做事)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把它们列出来,并执行它。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回,写一点当下的想法或感受,做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和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的布艺玩具,泡泡热水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手机聊天等等。当负面情绪上升时,这些都能起到缓解作用。

最后,正向思维。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不要只一味往坏处想,多回忆以往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成功面对的情形;肯定自己的身体与潜能;以合理化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问题与困难,疫情会带来暂时的约束与麻烦,但长远看一定很快会缓解。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会感知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虽不能预知将来一定会怎样,但这一刻我仍然拥有健康,在很多人遭遇不幸时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8、与患者密切接触后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应该如何疏导?

如果确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首先应保持镇静,不要恐慌与责备,有必要立刻按了解的知识给自己的真实情况做一个自我检测,检查自己是不是有类似感冒发烧的症状,如果有的话也不用紧张,应尽快上医院向专业医生求助。如果你身边的人是病毒肺炎感染者的切接触者,那他们的心里也可能会出现恐惧、担忧、孤独,害怕被周围人歧视。面对这样的情况,还得先做好安抚,在做好双方安全保护措施前提下与他沟通,给他安慰和支持,允许他宣泄自己的担忧情绪,如必要对其介绍一些防疫相关的知识,让他正确看待自己目前的状况,然后尽快上医院检查。

9、网上关于这次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虽看得人心慌慌,可还是忍不住会去刷,导致心情越发焦虑,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这种焦虑呢?

倡导大家去相信政府所公布的权威信息,不轻易相信及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通过正规渠道(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官方发布等)了解防疫信息,避免关注过多网上发布的资讯,防止由于虚假信息增加自我恐慌感。同时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要改变自我的认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短暂性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必要时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关注的频率,比如一天中哪个时间段专用来看关于这次疫情的信息,其余时间不去想这事。适时轻视一下,做一些能让自己休闲放松的事。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断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拨动我们的神经,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暂时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与网络进行暂时“隔离”。

10、亲人在这次疫情中被感染了,应该如何面对?

要接受亲人被感染的事实,做好自我安全防护。亲人得病隔离后,虽然不能像以往一样面对面关照被感染的亲人,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安全的方式,如通过电话给他鼓励与支持,观察其负面情绪,不要让他产生被疏远、歧视的感觉,要像往常一样对待之,使其保持乐观精神状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如果其他家人出现了强烈的焦虑、恐惧等情绪且无法自我调节时,建议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11、职工返回工作岗位后,应如何预防感染?

上班途中应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参加会议建议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

12、如是一名抗疫情一线工作者,怎样舒缓工作压力?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此刻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武警官兵、社区工作者等疾病防控工作人员们正奋战在各自岗位上。巨大的应激和工作压力之下,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濒临体力和心理的极限,此时该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自助呢?

1)回顾曾经有效帮助过您应对危机的办法,思考什么能让您保持坚强,把它列出来,并尝试去做。

2)尽量保证正常进餐,不管是否有胃口;忙里偷闲,进行必要的休息和放松,哪怕是很短的时间。

3)严格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等,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4)允许并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法,尽量表达和发泄出来,如和同事聊天、小游戏等。

5)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但应避免相互指责。

6)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朋友、亲人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交谈或分享体会。

7)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家人相互照顾与支持。

13、如是一名住院隔离患者,应该怎样调适自己的情绪?

“隔离”对普通人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寻常的事情,面对一个陌生而且不确定的封闭处境,各种的担心、忧虑、孤立无援感都可能会出现,也可能因环境被限制而产生不满、愤怒的情绪。但请此刻一定要相信,暂时的隔离,既是对个人最好的保护,也是对您周围人最好的防护,在出现不适感觉或较大负面情绪时,建议:

1)正视并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这是很自然、正常的反应。

2)适当的表达。当出现焦虑、恐惧、抱怨、愤怒的情绪时,请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与医护人员进行良好沟通;打电话给亲人或朋友倾诉、和工作人员聊天等。

3)寻求支持和帮助。在隔离时可能会感到沮丧、孤独,甚至被抛弃的感觉。请相信隔离是暂时的,您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找到有同样状况的朋友,相互鼓励、倾诉,以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4)采取简单有效的放松方式。当焦虑感突然来临时,建议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放松方式,如做深而慢的呼吸、肌肉交替收缩和放松的运动、转移注意力或者用自己的信仰活动等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5)给自己做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充实生活,不让自己太闲,有休息时段、娱乐时段、运动时段、进餐时段等等,每日大体相同,稳定规律的生活对于应对不确定感非常必要。

6)保持对他人的关怀。即使在隔离的空间内,也依然可能成为一个助人者,找到帮助其他人的办法,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更有价值感。

7)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可以通过手机等保持与朋友、家人的联系,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日志,如记下每日发生的事、感受到的情绪等。

参与篇

1、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作为一名普通职工应该怎么做?

一是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当前疫情的严重性,以主人翁姿态,增强坚决打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阻击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二是从岗位做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实践中去。

三是从我做起,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听从组织安排,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踊跃参与基层联防、群防各项基础性、群众性的工作,如社区外来人员检查、环境治理等等。

四是如果是共产党员,应当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对标,勇于担当,将党员表率作用体现在防控疫情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出色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具体目标任务。

2、怎样帮助身边因患冠状病毒肺炎而恐慌的人?

首先,我们应该及时地表达爱护与关心,给他安全感。除了通过以情感性支持的方式让其感到身边有人在陪伴,你也可以送他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当恐慌结束后,应当告诉他是因为刚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实只要防控到位,并不会有太大风险。

如果有人经常、持续有严重恐慌情形出现,建议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疫情爆发后,身边有人经常谈起这次疫情中的恐怖事件,应当怎么应对?

虽然谈论疫情中发生的事会让人产生害怕、挫折、悲伤等消极情绪,但不应回避谈论这些事,而应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看法。

有时或许有人会散布关于疫情的谣言,就应当站出来加以制止,并将自己所了解的真相说出来,以正视听,不然会影响更多人。

4、虽然本地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有人散布会再次大规模感染,该如何面对?

遇到这种情况,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跟群众发表无依据的观点,后续形势仍然充满变数,重要的不是去预判,而是提醒大家应继续做好严格的防护措施,同时引导他们把自己看作幸运者而不是受害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整好心态、响应组织号召,积极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制每一个细节。一味怪罪疫情,害怕疫情,只会给自己增加负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健身、注意健康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习惯,将每天生活逐步规律化、常态化并充满乐趣,病魔就会弃你而去。

5、疫情发生后,身边亲人总是做噩梦,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其在入睡前安排适当的放松环节,可多陪伴其一会,或轻松聊聊,或欣赏轻音乐。如果一直无法入睡,也可以考虑适当服药。

如果睡眠中途做噩梦惊醒,要求亲人陪伴身边,应予配合,以助其再度入睡。醒来后,要告诉做噩梦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过分担心。

如果亲人一段时间持续不断做噩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人员或医生的帮助。

6、周围有人过度关注疫情变化情况,应当怎样劝导?

有人认为,对于焦虑型人格者,应当避免关注疫情的现状。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对。鉴于目前形势,不论谁都会关注疫情变化。从心理学角度看,适度的焦虑能激活体内抗击病毒的免疫力,但过度了就会走向反面。过度的焦虑常来自对疫情消息的过度解读,应该多关注权威部门的消息,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对小道消息或网络谣言不要轻信、不要传播。同时,也要劝导周围的人学会转移注意力,减少对疫情现状的关注频率,避免引起过度焦虑和恐慌情绪。鼓励多看书,多在室内锻炼,多与家人沟通,共享团聚的温馨时光。

7、亲人在这次疫情中患病加重了,家人压力山大,该怎么办?

首先,请不要阻止患病家人的情绪表达,比如呼叫、哭诉等,如有可能最好多陪伴其身边,任其先尽情的发泄。其次,如果家人诉说得病亲人的往事,应该静静的倾听,并以点头应答等举止加以认同。与此同时,应协助医护人员做好隔离治疗。另外很重要的在于要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病人生活空间的彻底消毒和周围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

8、周围的老人不太重视这次疫情,该怎么劝导?

周围的老人不太重视这次疫情,可能是看多了情绪色彩鲜明的科普宣传,而官方报道往往比较客观冷静。因此,疫情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往往是平淡地看完就过滤掉了。再一个原因是老人通常过分相信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周围老人的劝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可以适当艺术加工,最好采用身边或近距离的案例,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让他们明白危险就在身边。例如,“隔壁小区的XX,他家老人就是不重视这次疫情,不乐意戴口罩出门,结果感染肺炎了,全家人都进了隔离病房”。二是巧妙运用亲情牌的策略。相比自己的健康状况,大多长辈更在乎子女的钱财花费,怕给儿女添麻烦。用这样的案例也许会有效:“邻居她婆婆,去菜场买鸡回来没洗手,把儿子和小孙子都传染了,现在小孩还在隔离病房受罪呢,她婆婆现在后悔得不得了”等,给老人讲案例比讲道理更有用。

9、如果寻求心理援助,不知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疫情期间,职工如需要寻求心理援助,可以联系心理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如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浙江省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许多专业机构目前都推出了心理援助热线,免费向公众开放。如需要,也可以上医院检查就诊。

 

附录

部分心理援助热线:

1、全国新冠肺炎心理支持热线:4001-888-976

2、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热线:010-64851106

3、中国青年报心理热线:010-64015039

4、浙江心理援助热线:0571-85109955

5、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热线18966495306(微信同)

6、浙江省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浙江省职工服务中心“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职工心理援助热线:18072842911(微信同)

7、浙江大学心理支持热线:0571-88206286

8、浙江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热线:QQ632640053 397863438

9、浙江省婚姻与家庭咨询师协会心理热线:0571-88006000

10、杭州市心理卫生中心:0571-85029595

11、宁波市心理热线:0574-12320

12、温州市心理热线:0577-88434567

13、湖州市心理热线:0572-12320

14、嘉兴市心理热线:0573-12320

15、绍兴市心理热线:0575-85157777

16、金华市心理热线:0579-12320

17、衢州市心理热线:0570-12320

18、舟山市心理热线:0580-12320

19、台州市心理热线:0576-12320

20、丽水市心理热线:0578-12320

 

Copyright © 2018浙江中医药大学工会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邮编:310053     电话: 0571 - 86613560    邮箱:
gonghui@zcmu.edu.cn

工会微信公众号
工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