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主管理 > 正文

学校第九届二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20日 14:40      文章来源:校办      作者:      浏览次数:

不忘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强攻坚

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九届二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0117日)

陈 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我校建校60周年,也是全面推进重点高校建设和省部局共建的关键之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守初心、担使命,抓改革、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进步。

这一年,我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更加自觉坚定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通起来,扎实有序、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勇作为、担使命,切实增强了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追赶“双一流”的自信和自觉,主题教育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果。

这一年,我们以“育人、学术、文化、合作、校友”为主题,圆满举办六十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学校凝聚力影响力明显提升

坚持学术校庆主线,以“10个一”重点项目为抓手,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圆满举办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国际论坛、校友代表大会、校庆文艺晚会等一系列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庆祝纪念活动,建成了中医药博物馆新馆,编写了《校史(2009-2018)》和一套52部的《浙江中医临床名家》丛书,拍摄了宣传片《我们走在大路上》。20余家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对校庆活动及办学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校庆纪念活动取得了内聚人心、激励奋进,外塑形象、扩大影响的显著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效不断提高。

本科生培养方面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4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有线上“金课”国家级2门、省级36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获批11项教育部和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蒲公英创库首批入驻34家学生创业企业。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22项,较上年增长120%,其中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省级学科竞赛获奖173项。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在省本科院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排名中,校本部和滨江学院均列第一。

研究生教育方面。首次在中医学、中药学博士点中设置本科直博生。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获省优秀研究生课程4门,学校成为省高校研究生SPOC(网络共享)课程建设副主任委员单位。在省学位论文抽检中优良率保持前列,获省优秀博士论文 1篇。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遴选博士生导师28名、硕士生导师170名。主办第一届全国中医药硕士生学术论坛暨“远志杯”第一届全国中医药硕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国际教育、继续教育方面。国际教育新增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方向2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国际研究生项目增至7个。各类国际学生首次超过千人规模,其中学历生占65.4%。开设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课程班8个。组织开展四省联合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成人学历教育招收新生7100余人,继续教育直接培训2.4万余人、间接培训2万余人。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追赶一流为目标,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学科内涵建设不断强化。

学科、学位点及平台建设方面。召开全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学科设置、学科管理、学科带头人遴选考核等文件,完善了学科资助体系,完成学科带头人及负责人认定遴选。落实ESI学科收录期刊论文奖励制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保持ESI 全球前1%并分别前移102108位次(11月份数据)。中医基础理论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获验收优秀。增列中药硕士专业学位点。中医学博士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抽评。获批浙江省中医脑病重点实验室,浙江道地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推进科学院平台建设。完善和推进博士后培养。

科技创新方面。修订完善科技项目认定、科研工作量核算、科技奖励等制度。全年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6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项(重点项目1项),为历年新高,首次获得国家优青项目1项。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7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6项)。获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3项,2019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7项。发表SCISSCIEI等收录论文369篇,其中SCItop收录24篇。

人才师资方面。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建立和实施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职称“绿色通道”评审确认制度。常年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新增国家级人才、省级人才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提升至65.4%,具有六个月以上出国(境)经历专任教师比例超过40%。录用新教工96人,其中博士学位55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中心。

开放办学方面。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富阳区政府就合作办医、校区拓展、共建产学研基地等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庆元等地指导建立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8个。共建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中心等校企科研平台6个。成立新一届校友会理事会。全年签订各类捐赠协议35项,获捐赠总额3009万余元。南非中医孔子学院和中国-罗马尼亚中医药中心正式揭牌。葡萄牙中医孔子学院年度注册学生同比增长73.9%。全年教师出国(境)交流访学170余人次,出国(境)交流学习学生353人。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问题效果为导向,推进内部治理建设,支撑保障基础不断夯实。

机制改革方面。组织开展制度审计调查,修订完善各方面规章制度50余项。贯彻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部署,将纪委办公室和监察处调整为纪检监察室,独立设置审计处。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开展了校级优秀教师、青年教学标兵等评选。制定《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修缮改造项目实施办法》,强化设备购置和修缮改造的决策把关。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网络平台,第一批服务事项清单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

附属医院建设方面。完善和落实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学科专科及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优势特色培育,获批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个。“双下沉”工作得到省政府肯定,“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附属一院与富阳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确定选址富阳银湖区块地铁沿线共建一期规划用地190余亩的医院主院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重点项目落户下沙院区。附属二院与拱墅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拟在拱墅区申花板块规划用地60亩建设新医院。附属三院积极谋划省残联康复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办学条件方面。完成滨文校区学生公寓修缮改造、电力扩容工程等基建修缮项目76项,医学实训楼工程按计划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入选省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单位。图书馆数据库增至 35 个。《学报》影响因子保持稳定。完成采购项目179项,新增固定资产12298件。学校办学经费持续增加、合理规范使用,蝉联全省高校财务综合指标考核A级,成为省属高校中唯一的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模拟运行试点单位。校办产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餐饮、物业、交通等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平安校园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召开全校防范化解风险专题教育部署会,全面开展风险排查化解,建立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切实防范各方面安全风险。加强校园安全清单化、网格化管理,构建四级实验室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切实做好国庆、校庆等重要时段的安保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全面从严为遵循,加强党建思政工作,党建引领功能不断增强。

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干部师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推进思政理论课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组织开展系列爱国荣校主题教育,积极发挥心理育人、文化育人、资助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等作用,2个项目入选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项目。加强思想阵地建设,严肃课堂讲坛纪律,切实防范宗教思想渗透。制定《教职工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强化师德考核结果运用。

基层党建方面。压实党建责任,明确抓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推进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实施,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集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全省高校培育创建单位3个。完成示范“党员之家”和“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全年发展党员616名,其中发展高知群体党员43名。

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任2名中层副职领导干部。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红船干部学院以及上挂下派等途径,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三服务”专项工作,着力建设担当务实干部队伍。做好干部社会兼职动态管理,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清廉建设方面。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会和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制定实施《“清廉校园”建设推进方案》。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编制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完成首轮2个学院的校内巡察。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及正风肃纪“回头看”督查和医院专项督查,完成“8+1”专项整治。

宣传文化方面。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等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收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直播,积极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主旋律。举办艺术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200余场次,获省大艺节比赛优秀组织奖和3个最高奖。全年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65次,官方微信、微博分别保持全国中医药院校和全国医学院校排行榜前列。

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方面。支持民进成立学校基层委员会;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积极发挥优势开展“送医下乡”、民生调研、建言献策,多项提案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扎实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画好最大同心圆;2人当选省欧美同学会理事,1人当选省留联会副主席。分设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强化了教代会民主议事职能。心声手语社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2019年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校干部师生共同奋斗,以及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困难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追赶“双一流”的征程中,学校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重点高校建设成效还不够凸显,标志性成果仍未实现突破,领军人才仍然缺乏,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仍需扎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内生动力亟需提升;办学资源短缺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等等。战胜挑战就是新机遇,补齐短板就是新优势。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奋斗精神,全力加速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2020年目标任务与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们推进重点高校建设的攻坚之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巩固扩大主题教育成果,坚定追赶“双一流”信心和决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内部治理,强化统筹协同,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再发展、再跨越。

(一)精心谋划蓝图布局,着力推动学校发展新跨越

一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梳理和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成果经验及问题短板,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和发展战略研究。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聚焦“双一流”目标,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任务和路径举措,力求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是完善校区功能布局。推动完成滨文南校区移交工作。着眼追赶“双一流”和学校长远发展,加强顶层谋划,明确滨文北校区、滨文南校区、富春校区的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各校区的资源布局,科学合理确定教学、科研、行政等用房。确定医学实训楼功能布局,支持附属口腔医院、滨江名医馆发展。做好滨文南校区修缮改造计划。加强与各级政府沟通,创造条件推动富阳新校区等拓展项目。

三是引领推动附属医院发展。立足重点高校附属医院的属性定位,对标国内先进中医院,科学谋划附属医院中长期发展蓝图。一体推进学校与医院的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中医特色专科高峰,争创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争取高分通过省级三甲医院评审。深化“医共体”建设,不断拓展医疗服务。加快附属一院富阳新院区建设,提前做好医院建设布局和人才储备;推进附属一院与民政康复医院共建工作。争取附属二院与拱墅区合作的国际医院项目早日落地。进一步解放思想,理顺附属三院与省残联康复中心的关系及管理机制。

(二)践行育人育才使命,着力建设高水平培养体系

一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落实思政理论课改革举措,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加强思想引领,大力营造追求卓越的学风,培育思政教育特色精品项目。确保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排名前30%。加强国防教育、劳动教育,提高心理育人、实践育人成效,做好精准帮扶。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预防和纠正师德失范行为。

二是扎实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细化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方案,明确目标、路径及举措,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加大投入改善教学实验条件,争取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项及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全面推进五大“金课”建设,争取获批省级“金课”20门、国家级“金课”2门以上,力求实现每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均有国家级“金课”作为支撑。谋划做好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教育部认证准备工作。

三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修订各本科专业人才方案和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拓展与社会机构及企业联合办学,着力培育和争取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新医科项目,推进卓越中医师和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工作。保持医类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全面修订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行硕士学位论文100%盲审,保持硕士论文抽检优良率全省前茅。修订完善导师考核办法和培养质量问题追究制度。

四是抓好招生就业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本科招生省内一段完成率,积极争取研究生招生指标。协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争取本科毕业生读研率增长20%以上,硕士毕业生读博率增长15%以上。确保本科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列全省前30%。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组织做好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备赛工作,争取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数均增长20%以上。

五是积极发展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稳步扩大国际教育规模,争取新设药学、口腔医学英文授课本科项目,确保学历国际学生占在校生比例7%以上。加强国际教育内涵建设,实施本科学生学分制,建立健全国际生毕业实习实践考核评价制度。优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点设置,支持二级学院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强化继续教育规范化办学。

(三)激发追赶一流动能,着力加速学科提档升级

一是全力寻求学科突破。全面落实学科攀升战略实施方案,促进学科与学位点协同发展,争取获得省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健全学科建设内控机制,强化绩效管理和评估。扎实做好迎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各项准备,力争取得A等突破性评估结果。推进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ESI学科绝对排名稳步前移。着力提炼浙派中医精髓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典型案例。谋划做好新一轮学位点申报工作。确保相关学位点评估顺利通过。加强博士后培养,提高全职博士后数量比例及学术贡献度。

二是持续集聚一流人才。创新机制措施,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鼓励附属医院采用“校聘院用”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引进和培养10名学科带头人,20名学术骨干。推进薪火相传中医师承计划,加强后备人才尤其是中医中药人才培养。完善中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访学制度,选派20名左右教师出国(境)访学进修。加大博士学位教师招聘力度,专任教师博士学位占比达到67%。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培育国家级创新团队。加大人才关怀力度,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三是做大做强科研平台。启动重点研究基地构筑计划,协同推进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整合资源争创省部共建国家级科技平台,积极谋划培育中医药重点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中医药科学院运行机制和实验室布局,着力提升公共科技平台的服务水平和产出绩效。优化实验资源开放共享管理,科研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机时数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开展校级科研机构期满考核评估,完善方案推动新一轮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探索智库建设。

四是培育争取重大项目成果。落实“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及成果培育计划”,加强对项目的顶层设计和成果的整合提炼,争取国家重点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奖实现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和纵向科研总经费均增长10%以上;获得省部级(含全国性学会)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35项以上;发表SCI等收录论文450篇以上,其中SCItop收录期刊论文及文科权威期刊收录论文明显增加。

五是竭力提升交流合作成效。推动已有校地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新建合作科研平台5个以上。加强与企业对接,到账横向科研经费增长30%以上。加大科技成果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和促进成果转化。成立校友企业(创业)联盟,促进校友与学校同发展。切实建好中医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医药中心。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重点开发学生出国(境)三个月以上的国际合作项目,学生出国(境)一个月以上人数继续增长30%以上。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内部治理机制。修订学校《章程》,梳理完善各方面规章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及合同文本的前置审查与评估,增强制度执行刚性。实施“放管服”改革,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推进学术治理机制和民主协商机制运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做实聘期考核,促进人员分流;完善教学科研等效评价;探索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贡献率于一体的科研评价体系;修订完善绩效分配办法,稳步增加教职工福利待遇。落实科研用房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校区运行管理。推进滨江学院转制有关工作。

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资源。积极争取办学经费,加强资金统筹。着力提升教育基金会的筹资能力,争取社会捐赠金额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办学成本核算。完成医学实训楼主体结构,启动内部装修。实施滨文校区教学楼提升改造。积极推进富春校区学生宿舍建设前期工作。着力提高校办产业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度。

三是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推进校园大数据、云计算和云存储建设,完成各类数据库、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的数据及平台集成。完善“最多跑一次”服务网,基本实现网上办事、掌上办事全覆盖。推进图书文献数据库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馆资源使用率。积极筹办《学报》英文版。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四是进一步提升文化校园品质。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推进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品牌。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工程。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和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学术创新发展。积极选树身边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作用。加强外宣工作谋划,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是进一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建立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及时排查化解政治安全、意识形态、校园安全、廉政安全、合作办学等各方面风险隐患。制定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网格化管理,维护交通秩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重要节点安保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凝聚全校智慧力量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把政治建设各项要求贯穿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深入开展“三服务”专项工作。

二是加强思想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严格课堂讲坛等思想阵地管理,加强主题宣传和正面舆论引导,不断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加强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宣传,坚决抵制非法宗教传播活动。落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职工凝聚力。

三是夯实基层党建。开展“抓院促系(所、室)”行动,完善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优化党支部尤其是研究生支部设置,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教职工党支部参与重要事项决策办法,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修订发展学生党员实施细则,稳步提高在校生党员比例。加强党务干部培养,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优势。贯彻《党员教育管理条例》,引导党员干事创业。

四是建好干部队伍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谋划开展干部换届聘任,突出选优配强党政正职,注重在教学、科研、医疗等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拓展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落实分层分类的针对性精准化培养举措,推进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注重干部实践锻炼。加强和改进干部“政治体检”与日常管理监督,持之以恒改进干部作风。

五是全面从严治党。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纵深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和“清廉校园”“清廉医院”建设。加强廉洁警示教育。继续规范和加强小微权力管理。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审计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发挥巡察监督震慑治本作用。持续开展专项督查和正风肃纪。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对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及时进行依法依规处理。

六是做好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加强对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和支持民主党派及统战团体发挥优势、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加强群团工作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各自优势和作用,建立学校妇联组织,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拓展工作举措,促进离退休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 “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圆满收官“十三五”,决胜重点高校建设,加速追赶“双一流”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8浙江中医药大学工会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邮编:310053     电话: 0571 - 86613560    邮箱:
gonghui@zcmu.edu.cn

工会微信公众号
工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