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主管理 > 正文

学院第五届三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5年01月03日 00:00      文章来源:校办      作者:肖鲁伟      浏览次数:

深化改革 狠抓内涵 突出特色 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在学院第五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4年1月10日

肖 鲁 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学院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

(一)办学基本状态

截止2003年12月,全日制学生达到7240人,同比增长29.4%,其中本科生6895人,研究生345人。本部教职工659人,同比增长19.8%,其中专任教师389人,正高59人,副高131人,生师比为18.6:1,生员比11:1。全年完成各类教学总学时18.5万。财务经常性经费收入11330万元,经常性经费支出10653万元。职工个人平均收入5.21万元,同比增长19.5%,离休职工平均收入3.72万元,同比增长20.8%,退休人员平均收入2.57万元,同比增长24.8%。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9.24万平方米,同比原来扩大38%。

新设外国语言学系、生物工程学系。增加直属附属新华医院、附属针灸推拿专科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新增台州市中医院、温州市中医院、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萧山区中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等6所教学医院。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加大本科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了《关于加强本科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教学计划、管理队伍、质量监控、专业建设、外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出台了《浙江中医学院制(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指导意见》,全面修订了中医学等13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了康复治疗学等4个新设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3个专业被评为省高校重点专业,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药药理学等3门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课程,以重点专业的带头作用和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其他专业和课程的建设。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口腔医学等3个本科专业获准在2004年招生。推广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倡导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新建了远程监控播出系统、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多媒体课件教师实验室、多媒体教师制作室等。全年完成了多媒体教学任务2.4万学时,同比上年增加了192%。实施因材施教,从2003级新生开始实行外语快、中、慢班分层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对16名学生进行了校内转专业,6名转入其他院校学习。探索多样化考试形式,在部分课程中试行“一页开卷”考试。调整课时时间,提高课时利用率。继续开展各类教学评比活动。

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组织制订了2个新增博士点和4个新增硕士点的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完善了其他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完成了第四批博导、第五批硕导资格的评审工作。全年共招博士生30人、硕士生120人,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48人。在全省高校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我院以平均分87.39分名列第一。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开发使用了成教计算机学籍管理软件,组织召开了全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开办了浙江省第九期西学中班。全年共申报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1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3项。完成国家级继教项目9项,省级继教项目35个班次,参训人员达4068人次。国际教育继续发展,招收了来自美、日、英、德、韩、澳18等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和港澳台生75人。

(三)学科建设取得进展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学院获准设立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实现了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新增了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博士点和中医方剂学、中医外科学、生药学及中医医史文献学等4个硕士点,被教育部批准为高校教师申请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中西医结合基础等5个学科申报了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实验动物学科申报了省医学重点学科。全年共获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25万元。现有的各级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如期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免疫实验室、脂代谢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申报了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其中2个通过评审,1个给予专项支持,共获经费300万元。蛋白组学实验室经过一年建设,通过了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获得专家好评。

召开了全院科技工作大会,共修、制订科研管理规章制度12项,调整了科研政策,加大了科研支持力度,激发了科研积极性。全年通过13个途径申报各类课题307项,中标111项,其中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国家教育部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项,省自然基金8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5项。共获纵向课题经费485.08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年共组织鉴定科研成果8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9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10项、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14项。顺利完成了新药消星障滴眼液的二期临床实验工作。康脉心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

……

(四)医疗效益稳中有升

附属医院(省中医院)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快硬件建设,推进医院机制改革,努力争创满意工程。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3.51亿元,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3.3亿元目标,同比增长13.99%。年门诊量100.7万人次。下沙院区发展迅猛,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93.6%,门诊量同比增长140.3%。肿瘤、脑病及乳腺病被列入全国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基地,血液病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三级实验室。投资近1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功能完善的智能化综合病房大楼并投入使用,使医院床位数增至800张,极大地改善了办院条件。顺利通过了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级甲等医院检查和评审。重视医教结合工作。全年投入教学业务、人员、设施等经费4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全年完成各类教学任务8806学时,承担了临床各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和本科中医重点班的培养任务。首次开展全院性教学示范查房。

附属新华医院以进入大学附属医院为契机,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定位,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17%。年门诊量31.4万人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人才5名,选派136名医护人员参加浙江省第九期西学中班学习。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成立了科教科、临床教学办公室和16个教研组。完成急诊楼扩建工程,新增医疗用房3500平方米,添置医疗仪器设备26台(件),价值819万元。

附属门诊部业务总收入2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0%,门诊量12.5万人次。中医专科门诊部业务总收入950万元,门诊量3.8万人次。针推专科门诊部业务总收入114.7万元,门诊量3630人次。附属第二门诊部业务总收入600余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0%,门诊量10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50%。

(五)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全面完成学院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竣工面积5.3万平方米。完成了田径运动场的改建,食堂扩建工程已接近尾声,中医大厦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完成绿地改造和新建园林景观2.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到37%。完成了仪器设备招标采购1.9万台(件),价值1250余万元,进口实验设备招标采购26台(件),价值30余万美元,低值耐用品采购1700台(件),价值40余万元,办公家具、实验台桌1500台(件),价值50余万元,消耗品采购70余万元,为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提供经济适用房182套。

加强图书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全年累计入藏纸质文献1.6万余册,电子全文文献3.5万份,接待借还读者6.5万余人次,借还书刊14.2万余册次,图书流通率近50%。基本建成滨江高教园区网络图书馆,并举行了开通授牌仪式和高校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与网络图书馆系统应用研讨会。完成了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和新技术、新项目查新检索320项。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质量,试行了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累计已被全国12家检索单位收录。全年共收稿件945件,刊用382件,退稿率56.2%。加强档案管理,完成上架档案10058卷。完善校园网建设,校园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积极探索校办企业发展新路子。中药饮片厂进一步拓展小包装业务,筹建浙江省饮片配送物流中心,完成新厂建设一期工程的审批手续和总平面设计。全年销售总收入2400万元,总利润36万元,上缴国家税收49万元。发行站全年销售总收入4500万元,总利润125万元,上缴国家税收80万元,

(六)内部管理逐步完善

强化财务分析,规范财务管理。制订了《浙江中医学院2003-2010年财务中长期计划》,全面分析了学院当前的财务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能力,增强了风险意识。总结财务一级管理、院系两级核算的基本经验,修订了《浙江中医学院财务预算分配方案》和《浙江中医学院行政管理经费分配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1人被确定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2人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对象,3人被确定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人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对象。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完成教学、卫技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的建设。 申报晋升各类专业技术职务150人,通过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50人。全年共接收应届毕业生42人,外单位调入11人。首次试行了人事代理制度。

积极开展工程价款审计。全年委托、配合事务所审计中医大厦等工程项目3个,审计金额7066万元,核减800万元,核减率11%。自行审计小型基建项目和修缮项目42个,审计金额469万元,核减72万元,核减率15%。开展了采购比价审计、课时数审计、勤工助学和奖贷基金使用情况审计等,进一步降低了办学成本,规范了经济行为,保障了学院的整体利益。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定了《浙江中医学院2003年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实施意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切实维护了学院的安全与稳定。连续第三次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七)学生工作明显增强

素质教育统揽全局,扎实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年共申报学生科研基金300项,确定资助项目13项,立项项目17项。以学生科研项目为主要载体,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共选送作品23件,9件获奖,其中2件获浙江省特等奖和全国三等奖。以思想政治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为主线,大力加强了学生网络、学生社团和校外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全面修订了《学生手册》。继续加强了学生“两课”和体育教学工作

按照“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要求,做好学生勤特贷工作。截至2003年11月,我院经济困难学生达到1067人,其中特困生420人,占学生总数的5.8%。开展了以国家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困生专项奖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度过难关。全年获得贷款学生590名,贷款成功率99.6%,发放贷款额406万元,贷款学生占在校生比例为15%。认真做好困难学生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的申报、发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平安保险工作。

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全年共招本科生2149人,食品科学与工程、康复医学、生物工程、英语等4个本科专业首次招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了工作经费、场所、人员、机构、政策等,营造了浓郁的就业工作氛围。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成功举办了2003年、2004年医药类专场招聘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鼓励毕业生报考研究生、专升本,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3年,全院本专科毕业生412名,考取硕士研究生20名,录取率7.22%,本省实际就业387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3.49%,比上年增长19%。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拓宽

全年共有18批29人次分别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及援外医疗、洽谈项目,先后接待了22个国家和地区共69批300余人次来校考察、访问、讲座等。先后与日本滋庆教育集团、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美国五系中医学院等,就中医、护理、管理专业合作办学、合作开展语言培训、护士资格认证等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出台了《浙江中医学院教职工因公出访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外事管理。

(九)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了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分院级领导、中层干部正职、中层干部副职及科级干部、一般职工等四个层次组织参加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工委和学院党校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训,多形式、多途径将理论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全年共发展党员201人,其中教工13人,学生188人。开展了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和“创先争优”的评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年编辑出版院报10期。加强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开展纠风工作,制定了《关于对干部实行党风廉政谈话制度的规定》,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统战、离退休、工会、共青团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总结和分析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和启示:

第一,坚持科教兴校、人才强校……

第二,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第三,建立考评机制,加强干部管理……

第四,要突出中医药的主体地位……

第五,凝聚师生力量,共谋学院发展……

二、2004年的工作思路

……

2004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续按照学院党委确定的“一个根本、两个中心、三个有利于、四个一手抓”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申办大学为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医教研和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谋求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要求,全面落实《浙江中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着力建好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狠抓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检查工作。制定并试行系部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对教学事故差错的处置力度,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教学管理。继续加强与名校名师的联合,逐步实现20%的授课教师由外校聘请,鼓励名师讲授基础课。今年要建设8门院级精品课程,重点抓好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5个院级重点专业的建设进度,切实做好3个新办专业的开办准备工作。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正式出版省级重点教材6本,研究制订院级重点教材建设方案,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比例应逐步达到50%。转变教学观念,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继续加强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开展校园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加速建成数字化教学平台。继续试行外语分层教学,推进基于计算机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选择部分课程试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实验室的自评工作。

医类专业要继续按照精英教育的要求,夯实基础、强化临床。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修订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制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坚持临床教学检查制度,不断提高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

加强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新增的2个博士点、4个硕士点的建设,优化培养方案。高质量、高要求做好新一批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开展新一轮的增博增硕工作,力争新增学位点数不低于上年水平。落实研究生教育院系两级管理办法。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出台研究生学年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隐名评审等制度,采取评选优秀学位论文、举办学术论坛等措施,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大力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推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和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制。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给成人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人教育必须扩大视野、拓展思路,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办好浙江省第九期西学中班。逐步建立继续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库。继续做好留学生和港澳台生的教育管理,促进留学生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做好招生工作。专题研究民办二级学院招生所面临的新情况,适度调整招生计划。积极开展招生宣传,扩大生源,确保招生计划的顺利实现。初步确定2004年招收本科生不少于2000人,博士生60人、硕士生250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招生数力争同比增长10%以上。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重点建设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扶植学科。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一出人才、二出成果,针对医学科研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搭建技术平台。重点抓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和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必须制定开放使用管理办法,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充分发挥动物实验研究中心的优势,按照《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管理办法》,规范科研动物实验管理,促进科研工作上新台阶。

全面落实学院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鼓励他们多报课题、报好课题、报大课题,推动科研工作上新台阶。加强科研组织工作,充分整合学院科研力量,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有新的突破。加大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合,贴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力争年度科研总经费突破1000万元。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科研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落实科研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对现有中标课题、特别是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管理,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工作。要组织力量认真完成浙江省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医药项目库的编制工作,确保学院在浙江省中医药科研工作中的领先和主体地位。

要特别重视研究生这支力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已经成为开展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和重要力量。要让优秀的研究生在杰出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艰苦努力,多出成果,尽快成才。要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完成消星障新药的申报工作。采取措施,求大同、存小异,与附院共建校内制剂研究中心,争取把它建成省中药制剂研究示范中心。东洲中药创新基地要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学院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三)医教研结合,建好附属医院

大学附属医院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造就名医名师的重要基地,是解决各类疑难杂病、进行医学研究、技术创新、体现医疗水平的最高层次的医院。附属医院的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医院的基础,确定学科建设的重点和目标,形成学科优势。学科建设中要处理好医疗、教学、科研的紧密结合和增强实力与突出特色的关系。学院对附属医院要加强领导和支持力度,对医系结合产生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要切实加以解决。学院和附属医院要共同努力,打造品牌,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整体实力。

各附属医院要认真学习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3〕39号)精神,主动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增强依法行医观念,健全医疗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大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和医疗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预算管理。继续开展争创满意单位活动,努力纠正药品购销活动等中的不正之风。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保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相关系处所属的门诊部要加强依法管理,维护好各自的社会声誉,为系处、为教学科研多做贡献。

各附属医院要强化教学功能,把育人真正纳入到各自主要工作的组成部分。要建设好必需的临床教学设施,完善临床教学管理,严格实施教学查房、科室小讲课、出科考试等制度。要加强教学队伍培养,全面提高带教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定期召开以临床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附院工作联系会。

省中医院要加快医疗综合楼工程和下沙院区新病房楼工程的建设。开工建设。附属新华医院要按照附属医院的要求,加快升级改造。认真制定医院发展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三乙”创建工作。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形成中西医结合特色。争取今年年底新住院综合楼重建工程动工,同时进行“东扩”14亩用地的前期拆迁工作。切实做好针灸推拿专科医院院系合一工作。

(四)以人为本,实现人才强校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在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要认真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

完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建立健全学院人才工作的新体制和机制。认真做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开发和引进工作,大力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带动整个学院人才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想办法落实特聘教授岗位。完成新一轮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和职称评审工作。

改革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学院发展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分配制度在根本上要体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淡化身份职称,突出岗位业绩,将教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实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实现有效激励。在“三定一评”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

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管理。领导干部应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有顾大局、讲奉献的思, , , 想境界和不与民争利的气魄胸怀。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政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把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评价党政人才的重要尺度。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法。建立健全考核工作责任制。上半年要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完成新一轮干部的聘任工作。

充分利用国家公派、单位公派、校际交流等形式多渠道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在职教师委培读博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使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增加人才建设经费,对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进行资助,激励他们尽快成才。

(五)完善学生管理,加强就业工作

适应万人规模高校的管理要求,加强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改善基础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完善班主任制度,争取在高年级中全面推行科技导师制。建立学生工作干部考评激励机制,实行奖优和末位淘汰制。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注重维护学生的权益,适时修订《学生手册》。根据实习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要调研并提出实习生住宿管理的新办法,既要保证实习的质量与安全稳定,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灵活和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三进”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完善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发挥育人功能,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实效性。加强学生科研工作,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学习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确保在下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作品稳中有增。加强学生体育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全面落实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树立“只有就业好,才能招生好;只有就业好,才能学风好;只有就业好,才能发展好”的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对就业工作重视性的认识。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建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就业工作队伍,围绕提高一次就业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引导和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择业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改善服务态度,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各类平台。力争2004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低于上年。

在落实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一步发挥学校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作用,用好各项资助基金。

(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特别要加强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比例,其中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0%以上。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密切党同广大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以党风建设带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强教代会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离退休工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它们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员工。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引向深入,使之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学院“十五”发展目标上来,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七)其他工作

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分析,确保财务收支平衡。进一步完财务一级核算、两级管理方案。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成本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认真落实《浙江中医学院2003-2010年财务中长期计划》,树立贷款风险意识,加强贷款资金管理。切实维护学院的财经信誉,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还贷。建立经济责任制,依法理财。继续争取省有关部门对学校的财务支持,加大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提高办学效益的基础上,确保职工收入同比增长。

积极推进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继续加强对基建工程、物品购买、校办企业等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规范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吸取教训,警钟长鸣。依法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职责明确、网络健全、保障有力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对违规违法引发的事故要追究责任。建立经常性检查制度,认真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对食品卫生、危险品等的管理,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中毒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各类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学院的安全稳定。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项目,争取新增2-3个国(境)外合作单位。努力做好国外文教专家工作,争取聘任1-2名专家来院任教。落实《浙江中医学院教职工因公出访管理办法》,规范外事管理。

完成基本建设的扫尾工作,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自然环境优美和文化环境高尚的育人园地。探索电梯空调等大型设备社会化管理办法。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力争在服务质量上有新突破。认真研究校办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切实提高校办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其对学院办学的支持力度。

加强图书馆藏书建设,改善流通服务,完善园区网络图书馆系统。继续办好《学报》、《院报》。建好校园网,实现办公信息化、网络化。

全力办好中医针灸治疗疑难杂病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

密切关注非典动态,认真做好非典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学院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Copyright © 2018浙江中医药大学工会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邮编:310053     电话: 0571 - 86613560    邮箱:
gonghui@zcmu.edu.cn

工会微信公众号
工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