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下午,教职工至善文化沙龙第七期活动在17107教室举行,郑小伟教授应邀漫谈秋季养生、健康一生,与师生互动交流,活动由校工会主办,基础医学院工会承办,75名师生参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校工会副主席王海舜主持。
养生的内涵
郑小伟教授以“多事之秋”从何而言,引出养生的概念。“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不外乎两点: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总则。
养生的要素
养生六要素:养心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气功养生、药物养生。养生之中,最重要是养心,仁—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南宋诗人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饮食要做到六宜:宜早、宜暖、宜少、宜淡、宜缓、宜软。目前,我们中国人盐的摄入量是超标的,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就与此相关,关键是膳食结构要合理。
秋季如何养生
“霜降”秋寒要防“秋燥”。对血压升高、慢性咽喉炎等对六种常见秋季疾病,郑小伟教授分别给出了保健方法。就如何利用好身边的“防燥药”,郑小伟教授说,“燥则润之”,秋天的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合理饮食及调养,可以有效防治风燥感冒等,建议服蜂蜜滋养机体、食水果润燥生津、吃南瓜补中益气、多喝水多饮汤等。
操练滋养肺气的功法、有技巧地“贴秋膘”、如何缓解秋乏等……郑小伟教授结合自己的行医经历,引经据典,分析案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秋季如何养生,还现场演示了健身操、制作秋梨膏等,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容,让在座的师生在欢快的氛围中,领略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学到了养生保健、健康生活的许多理念和知识。